6月17日,浙江省首个全车型匝道自由流与自助通行“云收费站”在浙江沪杭甬所辖杭甬高速上虞副站投入运行,实现ETC车辆秒过收费站,非ETC车辆快速自助缴费通行,全程无需人工介入,利用科技化手段解决了高速公路“最后一公里”的通行效率问题,多项技术属首创应用。
科学设计,优化通行体验
匝道口预读通行卡和开口式自助缴费机器人是提升司乘通行体验度的两大亮点。在改进ETC匝道自由流预交易的基础上,此次“云收费站”建设过程中,使用了CPC卡匝道自由流技术,通过在收费站前200米处设置专用天线,对司机持有的CPC卡进行提前读卡计费处理,卡内计费正常的车辆在进入收费车道后能更快显示收费金额,加快支付速度;卡内计费异常的车辆,系统将自动开展在线计费等特殊处理,有效提升非ETC车辆的通行效率。这项技术目前在国内属于首创。
此外,在缴费机设计方面,首创了投入式自助缴费机,解决了司机停车交卡不方便的问题。前一代缴费机需要司机将通行卡插入一条1厘米高、8厘米宽的卡槽,部分司机因停车位置稍远,需要下车插卡或寻求外人帮助,这不仅影响了司乘通行体验,也延长了缴费时间。改进后缴费机在前端设置了一个40平方厘米的投卡窗,司机只需要把CPC卡投进卡窗,便能轻松完成交卡。
创新研发,提高通行效率
上虞副站目前设置有1个入口自助发卡车道和3个出口自助缴费车道,出入口ETC车道各2个,日均车流量在6000辆左右。“云收费站”投入运行后,ETC车辆可实现1秒过收费站,非ETC车辆通过自助取卡、自助缴费的方式,可实现5至10秒进出收费站,相较于人工收费每车次15秒的操作时间,综合通行效率提升约45%。
车辆无感通行的背后,是绍兴管理中心技术团队对软硬件设备的持续创新研发。早在2020年底,上虞副站就率先开展ETC车道亭改柜、出口自助缴费机的收费模式改革试运行工作。ETC车道信号邻道干扰、车牌识别率、路径不符、车牌不符等问题一度成为制约收费模式改革的瓶颈。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攻坚克难,匝道自由流、“智能节点”集成设备投入应用,特情处置应用场景得到全面优化,为通行车辆快速完成交易提供了技术保障。
锐意改革,提升服务质量
“云收费站”投入运行后,收费现场不配置岗亭等硬件设施,收费员从亭内转移到亭外,一人能兼顾多个车道,更多资源向车辆疏导、ETC特情处置、绿通车查验等倾斜,有效实现了通行服务提质增效的目标。当车辆产生无入口信息、通行凭证遗失、支付失败等特情交易时,司乘人员可以按帮助键或直接语音呼叫,“云后台”客服人员可通过语音视频设备进行远程指导、远程操控,协助处理。现场工作人员也可以通过一台轻巧的移动终端为司乘处理各类问题,确保车辆快速有序通行。
此外,“云收费站”外场还特别设置“智在行”综合智慧便民服务岗亭,为司乘人员提供ETC办理、发票打印、智慧查询、临时休憩、自助购物、免费借用工具等智能化便捷服务,将收费员从收费工作中解放出来,全力做好综合延伸服务,实现了从收费站向“服务站”的历史性转变。
上虞副站全车道、全车型云收费站的建成,实现了车道无人化、报表电子化、清帐一键化、收费移动化,特情远程化、控制自动化、互助云上化、运营数字化、管理人性化等多方面突破,在司乘服务、人员减负、降本增效、深化改革等方面作出了新尝试,为后续云收费2.0版推出夯实了基础,更为全网自由流收费的实现积累了浙江经验。